已报告多例!国家卫健委提醒:有扩散风险!
周报显示,2025年第21周(5月19日至5月25日),全省新增报告7例登革热病例,其中本地病例3例,均在佛山;输入病例4例,分布在广州2例,中山、东莞各1例(按照现住址统计)。
周报显示,2025年第21周(5月19日至5月25日),全省新增报告7例登革热病例,其中本地病例3例,均在佛山;输入病例4例,分布在广州2例,中山、东莞各1例(按照现住址统计)。
昨日(6月5日),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。
最近天气炎热,雨水增多,蚊子大军又开始“嚣张”起来,一种经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随之悄然来袭。
昨日(6月5日),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。
昨日(6月5日),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。
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。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刘起勇介绍,全国蚊虫生态学监测数据显示,我国南方省份媒介伊蚊(俗称花蚊子),密度已经处于快速上升期,广东、云南等局部地区存在登革热传播扩散风险,需要重点防范,建议在夏季之初和雨季到
近期气温持续攀升,伴随强降雨天气频发,蚊虫孳生环境增加,登革热传播风险显著升高。登革热是全球关注的虫媒传染病,2019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健康威胁之一。
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。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刘起勇介绍,全国蚊虫生态学监测数据显示,我国南方省份媒介伊蚊(俗称花蚊子),密度已经处于快速上升期,广东、云南等局部地区存在登革热传播扩散风险,需要重点防范,建议在夏季之初和雨季到
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。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刘起勇介绍,全国蚊虫生态学监测数据显示,我国南方省份媒介伊蚊(俗称花蚊子),密度已经处于快速上升期,广东、云南等局部地区存在登革热传播扩散风险,需要重点防范,建议在夏季之初和雨季到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(含4种血清型)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(俗称“花蚊子”)叮咬传播。该病传播快,在我国属乙类传染病。
6月气温较高、降雨多,蚊虫活跃,跨区域、跨境探亲、旅游等活动增加,登革热、疟疾等蚊媒传染病输入风险随之增加。有出境游玩计划的市民一定要注意防蚊。
在热带地区居住,一定要注意卫生,尤其是厨房和厕所的卫生,远离垃圾箱、臭水沟等藏污纳垢的地方,反复发烧一定要去医院就诊。
立夏已过,夏天的热浪蓄势待发,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蚊子,防蚊同时更要防治登革热。下面药师手把手教您“破译”登革热。
登革热 (Dengue fever,DF)是由登革病毒(Dengue virus,DENV)引起,经媒介伊蚊叮咬(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)。传播的急性传染病。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、全身疼痛、皮疹、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,严重者出现休克及重要器官衰竭
01二氧化碳排出较多的人蚊子主要靠温度、气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来找人,那些体温较高、爱出汗、新陈代谢较快、呼出二氧化碳较多的人,容易被蚊子发现。
最近的天气,真是又热又湿,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主要“凶手”——伊蚊也在疯长。
2025年第19周(5月5日至5月11日),全省新增报告11例登革热病例,其中本地病例3例,分布在佛山2例、中山1例;输入病例8例,分布在广州5例,东莞、佛山和中山各1例(按照现住址统计)。
2025年第19周(5月5日至5月11日),全省新增报告11例登革热病例,其中本地病例3例,分布在佛山2例、中山1例;输入病例8例,分布在广州5例,东莞、佛山和中山各1例(按照现住址统计)。
蚊子主要靠 温度、气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来找人,那些体温较高、爱出汗、新陈代谢较快、呼出二氧化碳较多的人,容易被蚊子发现。
2025年第19周(5月5日至5月11日),全省新增报告11例登革热病例,其中本地病例3例,分布在佛山2例、中山1例;输入病例8例,分布在广州5例,东莞、佛山和中山各1例(按照现住址统计)。